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生存刚需,对于中小定制家居企业更是如此。一方面,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与内卷局面,定制企业需要通过数智化转型降本增效,开辟"轻投入、高产出"的突围路径;另一方面,伴随着消费者对家居品质要求不断提升,兼具设计感与性价比的轻高定概念成为潮流,要求中小定制家居企业摒弃传统低效能的“手搓模式”,以标准化的柔性自动产线主导供给侧改革。
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定制家居行业共识,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企业仍难免遇到系列障碍。
在消费端,用户需求呈现"三高"特征:追求高端定制的质感体验、要求堪比成品的交付速度、期待突破常规的高性价比,大量中小工厂过于深陷"老师傅手工作业+事后返工"的原始模式,如何着手应对柔性化生产需求令不少企业主头疼不已。
在生产端,转型投入门槛与成本消化能力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。设备升级需投入动辄数百万级自动化产线,技术改造要将老师傅经验转化为数字化参数,人才培养要打破"手工传帮带"的传统模式。而多数中小工厂面临高昂的转型投入、高企的试错成本、高风险的市场验证周期。同时,设计与生产端的持续脱节,进一步放大了沟通成本与错误率,使企业陷入"投入-亏损-再投入"的恶性循环。
这种系统性困局的本质,是消费端需求跃迁与产业端供给模式迭代不同步的必然结果,那么,中小定制企业如何从这种困局中突围?
作为小型定制家居代表品牌,煜隆制造通过与国内领先的云工业软件服务商三维家深度合作,以“轻高定门墙柜前后端一体化”颠覆传统生产模式,为中小型工厂探索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转型路径。
定制看似千人千面,但底层必须建立标准化体系。只有做好设计规范与工艺标准化,才能通过设计参数化和全局建模,确保工艺一次通过率。当设计数据与生产设备数据精准匹配时,才能够有效降低设计、拆单、生产环节的容错成本,最终转化为显著的成本优势与效率优势。
通过三维家前后端一体化系统与南兴智能设备的深度互联,煜隆制造成功将29种高定工艺转化为数据模型,实现了门墙柜一体化与轻高定工艺组件的非标工业化生产,大幅减少了沟通成本和错误率。在煜隆制造生产车间,开料机正以不同速度切割颗粒板、欧松板等多元基材,六面钻根据实时数据调整钻孔路径。这种"智能响应",源自三维家CAM系统与南兴设备的协议级互联。
目前,煜隆制造的产线已实现90%-99%工序的自动化生产,仅保留1%-10%的核心调试环节由经验丰富的师傅完成。在这条产线上,通过蓝光扫描视觉校正技术,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型件并分流处理,实现标准件与非标件的混流生产。这一流程优化使得煜隆制造能够实现7天交付周期,相比行业平均的10-12天,效率大幅提升。在4000平方米的厂房内,这条仅用三个月落地打通,仅由11个人操作的柔性自动化产线,实现了月产3万㎡的投影面积,在人效和平效方面达到了行业前沿水平。
煜隆制造的实践验证了一个关键逻辑:轻高定的本质不是推翻工业化,而是用标准化思维重构非标定制。例如,免拉手工艺在自动化设备中通过参数化建模实现一秒成型,替代了传统封边、洗型、手工粘贴的复杂流程;设计师的个性化方案通过全局参数库自动适配工艺标准,前后端一体化实现“设计即生产”。这种“柔性能力”的构建,正在重塑中小工厂的竞争力。
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浪潮下,中小定制企业谁能率先打通设计、生产、交付的全链路数字化闭环,谁就能在轻高定赛道中占据先机。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踏上这条数智化进阶之路,中国定制家居产业的升级故事,必将书写出更富韧性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