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袤的草原、巍峨的雪山、湛蓝的湖泊、蜿蜒的峡谷——北疆,这片被丝绸之路浸润千年的土地,以壮丽的自然与多元的人文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。2025年6月,图森高定家居联合广州设计周,携手图森美学顾问、中国著名设计师陈耀光及一众图森可持续发展合作设计师、图森经销商代表,开启“图森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计划·北疆‘再塑’研学”,以“生态可持续、文化可持续、民族可持续”为三大核心命题,踏上了一场探索自然智慧、文化基因与民族生命力的深度对话之旅。
一、生态之镜:从赛里木湖到独库公路,解码自然的可持续语言
北疆的生态梯度,是天然的可持续课堂。首站乌鲁木齐集合后,研学第二站,团队抵达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”——赛里木湖。这片高山湖泊不仅是新疆的生态屏障,更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成为研究生态可持续性的范本。环湖而行,设计团队聆听生态保护专家的解读,探讨如何将自然的自愈能力转化为设计逻辑。正如陈耀光所言:“好的设计应如自然生态系统,适应环境并与之共生。”赛里木湖的蓝,不仅是视觉的震撼,更成为图森未来家居色彩美学的灵感源泉。
穿越果子沟大桥,团队驶向伊昭公路与独库公路。这些横贯天山的“天路”,既是人类工程智慧的结晶,也是生态脆弱性与可持续通行的矛盾体。在独库公路的悬崖峭壁间,设计师们触摸着筑路官兵留下的历史温度,思考如何以设计平衡功能需求与生态保护。安吉海大峡谷的下午茶时光,则成为一场“废弃物重生”的实践场——风干的枯枝、褪色的瓶罐在设计师手中化作装置艺术,诠释“地质时间的重量感”。
陈耀光携手王董,与研学成员们共创作品
二、文化之脉:从伊宁到特克斯,唤醒非遗的当代生命力
北疆的文化交融,是丝绸之路的活态遗产。在伊宁,团队走进喀赞其民俗村,乘哈迪克马车穿梭于彩色庭院,聆听百年院落的故事。维吾尔族的传统色彩、哈萨克族的刺绣纹样,被设计师们以现代视角重新解构,转化为家居空间的色彩美学与图案语言。图森研学成员身背“可持续日环保袋”,沿途收集“森林凋落物”,将其与回收材料结合,创作出兼具地域特色与环保理念的装置艺术,探索非遗文化的可持续转化路径。
特克斯八卦城,这座以《周易》为蓝本建造的古城,成为文化可持续的终极隐喻。漫步无红绿灯的八卦街巷,设计师们感受着“天地人城”的共振,思考如何将传统宇宙观融入现代空间设计。在塞克云端草原,马背上的策马奔腾与“森林色盘”的手作体验交织,自然材料与人文记忆的碰撞,激发出“有形的东方哲学”与“无形的现代功能”统一的设计灵感。
三、民族之魂:从昭苏到那拉提,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方式
北疆的民族智慧,是可持续设计的精神底色。在昭苏草原,团队与哈萨克牧人对话,触摸草甸的私语与湿地的脉动。那拉提空中草原的哈萨克音乐盛会,则让设计师们沉浸于游牧文明的悠长韵律。图森股份研学体验官王维扬指出:“民族可持续的核心,在于找到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方式。”
独库公路的筑路史诗,更赋予团队以精神共鸣。1974年至1983年,168位筑路官兵用生命凿通天山,他们的信念与坚守,与图森“以匠心铺路”的品牌精神不谋而合。正如陈耀光在结营晚宴上所言:“民族的精神是开拓与坚守,对于品牌而言,真正的成长在于持久的生命力。”
四、再塑未来:从北疆到高定家居,可持续设计的中国方案
七日的研学之旅,是图森对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又一次深度实践。从赛里木湖的生态保护到伊宁的非遗活化,从特克斯的八卦智慧到那拉提的民族记忆,北疆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设计的“活态实验室”。团队将6日来的观察与感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构思,探索如何将新疆的自然景观、文化符号与民族精神转化为家居设计的视觉语言与生态智慧。
作为高定家居领域的领军品牌,图森始终将环保视为社会责任的核心。此次北疆研学,不仅延续了2024年敦煌“再塑”之旅的探索脉络,更以“三大可持续”为框架,构建起设计与自然、文化、民族的共生关系。从“悬浮之树”到“森林色盘”,从矿石颜料研习到废弃物重生,图森以一系列创新实践,重新定义了“可持续生活美学”的内涵。
丝路无尽,再塑永续
北疆的研学之旅虽已落幕,但图森的可持续探索永无止境。正如独库公路的每一道弯都是筑路人手掌的温度,图森的每一次设计创新,都承载着对土地、文化与时间的敬畏。未来,图森将继续携手全球设计师,以丝路为纽带,以自然为导师,在高定家居领域书写可持续设计的中国方案,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、东方与西方的“再塑”之作。